今天是
 
 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>重点工作>>宣传倡导

状元之乡武城:移风易俗,激活婚育新风“一池春水”

  发布日期:2024年11月14日  点击:471次

  享有“历史名城、运河明珠、弦歌古郡、状元之乡”美誉的德州市武城县,近年来大力弘扬新型婚育文化,深入推进移风易俗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健康幸福,取得明显成效。郝王庄镇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缩影。


“小阵地”涵养“郝”家风

在距郝王庄镇政府200米远的地方,有一个当地群众耳熟能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,这是专门为当地婚事简办的新人免费举办婚礼的地方。在这里,为了更好地服务新人,镇上专门组织志愿者参加婚礼服务。志愿者不仅为婚礼提供帮助,还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婚礼的观赏性、互动性和仪式感。每一场新时代婚礼都是一次志愿服务行动,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志愿者投身其中,提升婚礼的品质和体验。

在萱草社区“家风广场”,志愿者通过快板书表演、家风歌曲传唱等,将社区里发生的良好家风故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群众眼前,成为培育群众良好家风的“主阵地”。
寻访“郝”美家庭,组织成立“流动宣传小分队”,将优秀党员代表和评选出的“五好家庭成员”、“好婆婆好媳妇”代表吸纳到宣传队伍当中,上门为群众宣传家风故事。


借助新时代文明阵地,充分发挥美德健康示范点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文明实践家庭站等阵地作用,将新型婚育文化宣讲搬进农家小院,以党员、文化传承人、美丽庭院等“人气场所”为主体,立足家庭特色优势,挖掘整合资源,进一步延伸文明实践触角,打造群众身边的移风易俗宣传阵地。截至目前,组织开展村级移风易俗文艺活动6场,覆盖群众400余人,通过锣鼓、秧歌、歌舞、快板等形式,宣传移风易俗;录制小品《彩礼风波》,在全镇广为播放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婚育新风更加深入人心。

“小宣讲”发挥“大作用”

各村组建移风易俗宣讲志愿服务队,宣讲低价彩礼的“小故事”,引导群众形成结婚少彩礼、婚后多孝顺、夫妻同心实干、家庭和美幸福的良好家风,推广形成移风易俗“大氛围”,使文明新风润泽乡村。

截至目前,开展“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”“移风易俗 巾帼先行”等专题宣讲活动12场,用接地气的方言和身边典型引导群众自觉在高价彩礼、人情攀比、厚葬薄养、铺张浪费、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的治理行动中持续发力,倡树婚育文化新风尚。

“小积分”激活“大动能”

以文明家庭评选为突破口,实施“全员家庭积分制”,制定《全员家庭积分制实施细则》,将家庭积分制管理与文明实践激励回馈机制相结合,将村民日常表现进行赋分,实行积分兑换物品。积分管理范畴包括文明创建、孝老爱亲、志愿服务等内容。同时,对辱骂他人、违背公序良俗等5种情形实行一票否决,并由村干部“一对一”结对帮带,帮助整改提升。

积分制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有了“分值”,营造了群众自发带头“移”成好风气,“易”除陈规陋习,共同书写乡村新型婚育文化新答卷。

“小示范”引领“新文明”

郝王庄镇坚持把抓好党员干部示范引导作为推进婚育新风的关键。党员、干部、志愿者化身倡树婚育新风的“宣传员”“监督员”“倡议员”,定期进行入户走访宣讲婚育新风尚。
党支部全体党员签订“移风易俗承诺书”,带头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,努力营造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节俭养德、文明理事的浓厚氛围。每周一晨会开展“移风易俗经验分享交流会”,引领移风易俗好民风、孝老爱亲好家风,交流好做法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

“彩图绘”幸福“千万家”

为了使婚育新风建设深入民心,更接地气,郝王庄镇将移风易俗工作融入网格工作中,通过绘制便民服务宣传画,以形象生动的形式,为人情世故“减负”,为婚育新风、好家风建设“增彩”。
网格员变身政策宣传“小喇叭”,截至目前,入户张贴移风易俗便民服务宣传画1200张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厚养薄葬、勤俭节约等移风易俗故事,引导群众弘扬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,营造新型婚育文化的良好氛围。

山东省计划生育协会 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燕东新路9-1号      京ICP证000000号

山东人口健康报社支持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访问量: